|
“昭昭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?!逼呦?jié),又稱七巧節(jié)、乞巧節(jié)等,是我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節(jié)日,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家庭幸福的美好期望。
為進一步深刻挖掘七夕節(jié)日的深厚文化內涵,繼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結合“我們的節(jié)日”主題宣傳教育活動,我校組織學生開展了“七月初七憶往事,家風傳承正當時”系列活動,激勵廣大師生增強家國情懷,以實際行動向黨的二十大獻禮。
尋家族淵源
正所謂“天下之本在國,國之本在家”,家族世代,源遠流長。家譜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,更能夠傳承祖上的遺訓,綿延家風。七月初七,同學們回望過去,翻閱一本舊家譜,傾聽一些老故事,開啟一次“尋根”之旅,探尋家族底蘊,體悟世代家風。
在校德育處的指導下,高二年段部分師生走進三坊七巷,圍繞“家譜?家風?家訓”開展研學活動,通過探尋三坊七巷中的“名人家譜”,收集屬于坊巷名人的家風故事。
高二年段陳心妍同學展示了她家中的族譜——《陳氏朝文族譜》。陳氏興于西周,是諸侯國陳國國主的后人,有三千多年的歷史。無數(shù)的名人志士從家族走出,如愛國將領陳紹寬、著名數(shù)學家陳景潤先生等,可以說是英賢輩出。家中的族訓是:“凝聚族力,奮發(fā)圖強”。
高二年段王靚同學展示的族譜分為兩本,都蒙著深紅色硬皮封面,記載著先祖自唐代從河南入閩至今的譜系脈絡??傋V比較詳細的記載了一到三十六世的姓名字號,主要事跡,家庭等資料;支派圖系內記錄著諱行,宗祠,祖墓,記事和一到八十六世的所有族人的位次和姓名。
除了已有的家譜實物展示,同學們和家人一起積極開展“手繪創(chuàng)意家譜”活動,廣泛收集資料,探究家族演變,從中感悟親情、銘記家訓、傳承家風。
展傳家之寶
“傳家寶”是指家中世代相傳的珍貴物品。它見證了一個家族的興盛和風雨,寄托了一個家庭的情感和精神。同學們利用假期,尋找自家的“傳家寶”,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蘊和精神內涵。
高三年段林爍同學分享的是“幾枚紀念章”。他的外公有很多的紀念章,一枚枚被認真地擺在客廳的展示柜里,有淮海戰(zhàn)役紀念章,抗美援朝紀念章,也有近幾年頒發(fā)的“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”紀念章、“光榮在黨50年”紀念章等等。紀念章是對在戰(zhàn)場上犧牲的將士的無限懷念,是對活著回來的人的最高崇敬,是我們這個民族尊重歷史尊重英雄的真實寫照。他的爸爸媽媽和舅舅都是軍人,不忘革命初心,傳承紅色家風,是家族的光榮使命!
高三年段劉樂同學分享的是“一些舊糧票”。上世紀50年代起,人們憑票購買物資。在那個時期,吃飯要糧票,買肉要肉票,裁布要布票,就連買一盒火柴,也得用火柴票。計劃經(jīng)濟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了,糧票也退出了流通領域,成為歷史的印記。但他家依舊珍藏著一些糧票。因為它們見證了共和國同齡人艱苦奮斗的歲月,承載著老一輩勤儉節(jié)約的優(yōu)良品格。“儉,德之共也;侈,惡之大也?!?/span>劉樂同學的家風家訓就是厲行勤儉節(jié)約,保持艱苦樸素。
高二年段林熠涵同學介紹了“兩枚壽山石”。她太外公的父親花費不少積蓄,將這兩枚壽山石雕帶回家。舊中國戰(zhàn)火紛飛,土匪猖獗,兜兜轉轉中,家里許多金銀玉石丟失了,只有這兩枚壽山石雕保存下來。她的外婆把這兩枚壽山石珍藏在家里最高的柜子中。每當撫摸著它光潔的紋路,遙想著先輩在戰(zhàn)亂中寄托的和平愿望,兩枚壽山石雕不僅寓意著家人長壽如山,還代表著堅貞不變的品德和珍愛和平的理想。家人團圓、國家穩(wěn)定便是先祖在這兩枚壽山石雕上刻畫出的最樸實的愿望。
一臺縫紉機、一個舊木箱、一件舊樂器…… “傳家寶”世代相傳,“好家風”永不褪色。
傳家風故事
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,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遺產(chǎn)。正逢七夕佳節(jié),讓我們一同聆聽家風故事,自覺成為優(yōu)良家風的傳承者、家庭文明的建設者。
高一年段楊宇翔同學的家風關鍵詞是“情系家國,服務人民”。他的太爺爺和爺爺都是扎根鄉(xiāng)村的共產(chǎn)黨員,帶領村民開荒、修路,幫助村里通水通電通網(wǎng)絡?!靶坳P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”。在他們的帶領下,村子富裕起來了?!耙P心國家大事,要為人民服務!”這質樸的家訓,從小聽到大,不敢或忘。一家崇尚天下為公、克己奉公,信奉天下興亡、匹夫有責。和衷共濟、風雨同舟,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就一定能匯聚起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!
高一年段江田田同學的家風關鍵詞是“無私奉獻,舍己為人”。他的爺爺是一名老中醫(yī),青年時他總是背著竹簍上山采藥,在診所里為鄉(xiāng)親們治病。他的哥哥是一名外科醫(yī)生,常站在手術臺邊流汗勞累。在新冠疫情肆虐時,哥哥主動申請赴莆田援助抗疫?!盁o私奉獻,舍己為人”的家風影響著家族內的一代又一代的人。在他們的鼓勵下,江田田同學也要求自己“越是艱險越向前”,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。
高一年段陳奕成同學的家風關鍵詞是“匠心致遠,精益求精”。他家有一把尖嘴鉗,雖然鐵質生銹泛黑,手柄上的膠套因為老化被套上了紅色保護套,卻仍十分有重量。它是解放前太外公學藝時候買的,陪伴著他從學徒做到電話線路管理組組長。1953年,太外公因為精湛的手藝,嚴謹認真的做事態(tài)度被評為了全省勞模,在萬眾舉目中受到政府的表彰。母親講述了許多太外公的故事,這尖嘴鉗就意味著精益求精、勤勤懇懇的優(yōu)良家風,值得世代傳承。
秉持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,砥礪拼搏,每個家庭前進的腳步,就一定能疊加成國家的進步;每個家庭創(chuàng)造的價值,就一定能匯聚起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。